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充分调动教学学院教学工作的自主性与创造性,提高教学管理、教学建设水平,建立健全校院两级教学工作管理机制,提升教学工作考核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拥有本科专业布点且有相应专业在校生的教学学院。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考核评价指教学学院教学工作年度常规考核部分。
第二章 考核目的与考核内容
第四条 考核目的。通过考核,推动教学学院教学管理不断规范,教学质量不断改善,教学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促进教学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第五条 考核内容。考核基于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国家标准,结合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教学质量保障要求设置评价指标。包含教学工作思路与中心地位、教学建设、教研教改、教学运行、教学质量、附加项目 6 个一级指标。
第三章 考核程序
第六条 每年度,根据学校对教学学院开展年度绩效考核的工作通知,对本年度教学学院教学工作进行考核。
第七条 教学学院教学工作考核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方式进行。
(一)定量数据:来源于教学管理各业务系统数据;
(二)定性评价:教学检查组对教学学院教学工作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综合考评,按“教学学院教学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与评分标准”内容要求,对学院教学工作进行考核评分。
第四章 考核评价与运用
第八条 考核评价以总分形式作为各教学学院年度教学工作考评分数,教学工作年度考核结果应用另行设定。
第五章 附则
第九条 本办法考核指标体系可结合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组织目标制订动态调整。
第十条 本办法未包含的教学工作年度考核其他事项,由教务处在年度组织目标制订时单独建议。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自办法通过之日起施行。
附件:
1、张家界学院教学学院教学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简表)
2、张家界学院教学学院教学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与评分标准
张家界学院教学学院教学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简表)
一级指标 | 二 级 指 标 | 主要观测点 | 分值 | 指标性质 |
1.教学工作思路与中心地位 (12分) | 1.1本科教学工作思路 | 教学工作思路、目标与措施 | 2 | 定性 |
办学定位与发展规划 | 2 | 定性 | ||
1.2教学中心地位 | 领导重视教学工作 | 2 | 定量 | |
教学管理制度与管理队伍建设 | 2 | 定性 | ||
1.3 人才培养模式 | 人才培养思路与举措 | 2 | 定性 | |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 2 | 定量 | ||
2.教学建设 (24分) | 2.1师资队伍 | 生师比 | 2 | 定量 |
教师水平 | 2 | 定性 | ||
培养培训 | 2 | 定性 | ||
2.2专业建设 | 专业综合改革 | 3 | 定量 | |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3 | 定性 | ||
2.3课程建设 | 课程建设规划与执行 | 3 | 定性 | |
优质课程资源建设 | 3 | 定量 | ||
2.4教材建设与管理 | 教材选用与建设 | 2 | 定量 | |
2.5实验室与实践基地建设 |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 2 | 定量 | |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 2 | 定量 | ||
3.教研教改 (8分) | 3.1教研教改活动 | 专题教研教改活动开展情况 | 2 | 定性 |
3.2教研教改课题 | 教研教改课题立项及完成情况 | 2 | 定量 | |
3.3教学研究论文 | 教学研究论文发表情况 | 2 | 定量 | |
3.4教研教改成果 | 教学成果获奖 | 2 | 定量 | |
4.教学运行 (30分) | 4.1教师教学 | 教授、副教授授课 | 2 | 定量 |
教师教学竞赛获奖 | 3 | 定量 | ||
4.2教学秩序 | 教学计划执行 | 2 | 定量 | |
停调课 | 2 | 定量 | ||
4.3教学专项检查 | 试卷检查情况 | 3 | 定量 | |
毕业论文(设计)检查 | 3 | 定量 | ||
4.4实践教学 | 实验教学 | 3 | 定性 | |
实(见)习执行情况 | 2 | 定性 | ||
4.5第二课堂 | 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开展情况 | 2 | 定量 | |
4.6教学监控 | 教学质量制度与运行 | 2 | 定性 | |
领导干部听评课 | 2 | 定量 | ||
教学督导、学生信息员工作 | 2 | 定性 | ||
学生评教 | 2 | 定量 | ||
5.教学质量 (26分) | 5.1德育 | 学生思想品德与课程思政 | 3 | 定量 |
5.2学生指导与服务 | 学生服务 | 2 | 定量 | |
5.3学风情况 | 学生到课率 | 3 | 定量 | |
学生考试违规 | 3 | 定量 | ||
5.4大学生创新与创业 |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 3 | 定量 | |
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 | 2 | 定性 | ||
学科竞赛获奖 | 3 | 定量 | ||
5.5体育与美育 | 大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与审美情趣 | 3 | 定量 | |
5.6毕业生就业 | 初次就业率 | 2 | 定量 | |
就业质量 | 2 | 定性 | ||
6.附加项目 | 加分项 | 国家、省级项目与成果 | 10 | 定量 |
减分项 | 教学事故、教学通报及未完成专项教学工作 | 5 | 定量 | |
教育部论文抽检不各格论文每篇次 | 5 | 定量 |
注: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26项、主要观测点45个。张家界学院教学学院教学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与评分标准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主要观测点 | 分值 | 评分标准 | 备注 | |
A(K1=1.0) | C(K3=0.6) | |||||
1.教学工作思路与中心地位 (12分) | 1.1本科教学工作思路 | 教学工作思路、目标与措施 | 2 | 教学工作思路清晰,工作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教学工作成效明显 | 教学工作思路比较清晰,人才培养目标较明确,有实施措施,有一定成效 | |
办学定位与发展规划 | 2 | 办学定位准确,发展规划内容全面,科学合理 | 办学定位基本准确,发展规划全面合理 | |||
1.2教学中心地位 | 党政领导重视教学工作 | 2 | 学院领导班子重视本科教学,班子专题研究教学会议4次以上,会议记录内容具体详实 | 学院领导班子重视本科教学,班子专题研究教学会议2次以上,有会议记录 | ||
教学管理制度与管理队伍建设 | 2 | 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教学管理队伍配备齐全合理 | 教学管理制度较完善,教学管理队伍配备基本到位 | |||
1.3人才培养模式 | 人才培养思路与举措 | 2 | 坚持以本为本,立德树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思路清晰,措施有力,成效明显 | 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较清晰,有实施措施,有一定成效 | ||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 2 | 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与企(事)业或行业合作举办专业、共建教学资源、合作培养人才、合作就业等方面取得较好效果。 | 积极开展校企(事)业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有一定成效 | |||
2.教学建设(24分) | 2.1师资队伍 | 生师比 | 2 | 生师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副教授、教授的比例较高 | 生师比达到学校平均水平,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副教授、教授的比例合理 | |
教师水平 | 2 | 教师师德高尚、为人师表,课堂教学、实践指导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效果好,学生满意度高。 | 教师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教书育人,课堂教学、实践指导总体上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基本满意 | |||
培养培训 | 2 | 有计划开展了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带头人培养等工作,有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加强教师专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培养的措施,重视青年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有规划、有措施、成效好 | 重视教师培养与培训工作,关注青年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 | |||
2.2专业建设 | 专业综合改革 | 3 | 获得校级及以上一流专业建设项目,专业综合改革规划、措施落实,成效明显 | 积极推进专业综合改革,有改革方案和措施,有一定成效 | ||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3 | 培养方案反映专业培养目标,体现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效果明显 |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明确,培养要求较具体,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 |||
2.3课程 | 课程建设规划与执行 | 3 | 课程建设规划与执行情况良好,课程建设成效显著,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进有力 | 有课程建设规划和措施,课程建设有成效 | ||
建设 | 优质课程资源建设 | 3 | 有省级及以上一流课程立项,年度已建课程建设项目成效显著 | 有校级及以上优质课程立项,年度已建课程建设项目成效较好 | ||
2.4教材建设 | 教材选用与建设 | 2 | 主干课程选用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统编教材以及优秀获奖教材;获校级及以上教材立项1项及以上,或主编、公开出版教材1部及以上 | 主干课程基本选用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统编教材以及优秀获奖教材 | ||
2.5实验室与实践基地建设 | 实验室建设与安全管理 | 2 | 有实验室建设规划,规划科学合理;实验室管理队伍齐全、职责到位,实验室各类制度健全,完成年度实验室建设任务;实验设备日志齐全、实验记录本等资料规范完整;实验室安全管理到位,安全制度执行好 | 有实验室建设规划;实验室管理队伍、职责、制度基本到位,基本完成年度实验室建设任务; 有实验设备日志、实验记录本等资料;实验室管理无安全事故 | ||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 2 | 每个专业有2个以上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且本年度实习基地运行良好;有省级及以上实践教学基地立项,年度已建实践基地项目成效显著 | 每个专业有2个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且运行良好 | |||
3.教研教改(8分) | 3.1教研教改活动 | 专题教研教改活动开展情况 | 2 | 有教研活动计划,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本年度每个教研室累积开展教研活动8次以上,且特色鲜明、扎实有效 | 有教研活动计划;本年度每个教研室累积开展教研活动5~6次以上,效果较好 | |
3.2教研教改课题 | 教研教改课题立项及完成情况 | 2 | 本院教师有主持省级及以上教研教改课题或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已立项的教研教改课题或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进展顺利,按时通过中期检查或结题验收 | 本院教师有主持校级及以上教研教改课题或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已立项的教研教改课题或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进展较好,80%及以上按时通过中期检查或结题验收 | ||
3.3教学 研究论文 | 教学研究论文发 表情况 | 2 | 人均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的教改论文数量列 全校前3名,且至少有1篇发于核心刊物 | 人均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教改论文数 量列全校中等 | ||
3.4教研教改成果 | 教学成果获奖 | 3 | 获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1项及以上,或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及以上 | 组织申报校级教学成果奖,并获得三等奖1项 | ||
4.教学运行(30分) | 4.1教师教学 | 教授、副教授授课 | 2 | 教授、副教授均为本科生讲授课程;教授、副教授承担本科课程加权比例排名前3 | 80%~90%的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讲授课程 | |
教师教学竞赛获奖 | 3 | 组织教师参与教学竞赛,教师获省级及以上教学竞赛奖励;或获校级教学竞赛一等奖及以上奖励 | 组织教师参与教学竞赛,教师校级教学竞赛三等奖及以上 | |||
4.2教学秩序 | 教学计划执行 | 2 | 教学计划执行情况良好,课程安排、教学任务无调整变更 | 课程安排、教学任务变更4门次以上 | ||
停调课 | 2 | 严格履行调停课手续,累积年度调(停)课学时比例列全校倒数1~3位 | 无随意调停课现象,累积年度调(停)课学时比例列全校中等 | |||
4.3教学专项检查 | 试卷检查情况 | 3 | 每学期自行开展试卷质量检查工作,有安排、有措施、有总结;学校试卷抽检情况良好,且在考试命题、阅卷、成绩登记、归档等未发现问题 | 每学期自行开展试卷质量检查工作,学校试卷抽检“基本通过” | ||
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检查 | 3 | 质量标准和规范健全,安排合理、保障措施有力,毕业论文 (设计)选题、开题、指导、答辩、成绩评定等工作检查评比效果好、质量高;有60%以上毕业论文(设计)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 | 有质量规范、有安排、有措施,毕业论文(设计) 选题、开题、指导、答辩、成绩评定等工作检查评比质量符合学校基本要求 | |||
4.4实践教学 | 实验教学 | 3 | 实验大纲规定的必开实验开出率达100%;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实验指导书、实验大纲齐全,并与现行实验教材配套;实验教案规范,实验报告存档齐全、批改规范 | 实验大纲规定的必开实验开出率85%~90%;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实验指导书、实验大纲齐全;有实验教案,实验报告存档齐全 | ||
实(见)习执行情况 | 2 | 实习教学大纲齐全,有实习计划安排、实习经费预算,且合理可行;除师范、医学外学生集中实习人数达2/3以上;有一定的实习质量保证措施,实习结束后有总结,效果良好 | 有实习教学大纲和管理规范,实(见)习执行情况正常 | |||
4.5第二课堂 | 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开展情况 | 2 | 年度开展校园文化、课外科技活动10次以上,活动成效和成果显著 | 年度开展校园文化、课外科技活动5次以上,有一定成效 | ||
4.6教学质量监控 |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 2 | 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备,质量标准、制度与机制完善 | 学院有教学质量保障机构、标准、制度与机制,且运行正常 | ||
领导干部听评课 | 2 | 学院党政干部全部完成听课任务,听课记录详实,有改进措施建议 | 学院70%~85%党政干部完成了规定的听课任务 | |||
教学督导、学生信息员工作 | 2 | 学院(部)成立有教学督导组、学生信息员组织,定期开展教学督导、学生信息员工作;建立了学院(部)教学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 | 能根据需要临时成立专家组开展教学检查与督导工作 | |||
学生评教 | 2 | 学生对本学院教师网上评教的加权平均分排名前3名。加权平均分=学院实际平均分×参评率+全校平均分的90%×(1-参评率)。 | 学生对本学院教师网上评教的加权平均分排名中等 | |||
5.教学效果(26分) | 5.1德育 | 学生思想品德与课程思政 | 3 |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强,学生评价高。学生展现出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表现出服务国家和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具有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学生能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 | 积极开展思政育人和课程思政工作,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较好 | |
5.2学生指导与服务 | 学生服务 | 2 | 学院重视学生指导与服务,按规定配备导师和班级指导教师,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学生指导,学生服务评价满意度高 | 学院重视学生指导与服务,按规定配备导师或班级指导教师,学生服务评价满意度较高 | ||
5.3学风情况 | 学生到课率 | 3 | 学校课堂抽查平均到课率≥90% | 学校课堂抽查平均到课率80—85% | ||
学生考试违规 | 3 | 无学生作弊或违纪现象发生 | 考试违规学生比例在0.5~1%,且无重大考试违规现象 | |||
5.4大学生创新与创业 |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 3 | 有省级及以上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或大学生创业项目,且项目按时结题 | 有校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或大学生创业项目,且80%项目按时结题 | ||
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 | 2 | 学生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较好地掌握了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了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能力 | 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能力 | |||
学科竞赛获奖 | 3 | 获得学校规定学科竞赛省级一等奖及以上奖励,获省级及其以上各类学科竞赛数量排名列全校前3名 | 获省级及其以上各类学科竞赛数量排名列全校中等 | |||
5.5体育与美育 | 大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与审美情趣 | 3 | 《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90%,学生身心健康。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 《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到基本要求,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 ||
5.6毕业生就业 | 初次就业率 | 2 | 应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位列全校前3名 | 应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达到全校平均水平 | ||
毕业生就业 | 2 | 就业面向符合学校培养目标要求,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性较高,就业岗位适应性较强,有良好的发展机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就业工作的满意度高。 | 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较好,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较为满意 | |||
6.附加项目 | 加分项* | 国家、省级项目与成果 | 10 | ①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每项分别加5分、3分、2分; ②获得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每项分别加4分(2分); ③获得国家级(省级)教学竞赛一等奖、二等奖的,每项分别加5(3)分、3(1)分; ④获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每项分别加2分(1分); ⑤学生获得学校规定国家级(省级)A类学科竞赛一等奖、二等奖的,每项分别加4分(2分)、2分(1分)。 以上每个单项最高积分不超过5分。 | 等比积分 | |
减分项 | 教学事故、教学通报及未完成专项教学工作 | 5 | ①出现教学事故每人次分别扣2分、1分; ②因教学工作失误全校教学通报,每人次扣0.5分; ③未按时按要求完成教学管理部门下达的专项教学工作,每次扣0.5分; ④实验室安全检查被通报批评,每次扣1分; ⑤出现重大安全事故一票否决。 | |||
减分项 | 教育部论文抽检不各格论文每篇次 | 5 | 教育部论文抽检不各格论文,每篇次扣5分 |
注:1、所有奖项按项计分,不重复计分,由多单位(人)共同完成的成果、项目,单位(个人)所得分值根据排名按比例分配,同一项目获多项奖励时,按最高获奖级别计分。
2、所有项目考核按等级计分,A级系数K1=1.0,C级系数K3=0.6,介于A、C之间为B级,系数K2=0.8,低于C级指标的为D级,系数K4=0.4。
3、所有考核项目统计数据均以考核当年为基准,涉及到学生人数有关指标的专升本学生按1:0.5折算统计。
4、加分项以当年获得项目和成果,得分计算为:Q=(实际得分/最高得分)*5。